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今天,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公布了初步认定的234部参评作品。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民警察》(程琳)、《念头》(储福金)、《单筒望远镜》(冯骥才)、《北鸢》(葛亮)、《山本》(贾平凹)、《应物兄》(李洱)、《借命而生》(石一枫)、《一座营盘》(陶纯)、《刀兵过》(滕贞甫)、《朝霞》(吴亮)、《牵风记》(徐怀中)、《刻骨铭心》(叶兆言)、《桃夭》(张者)、《天漏邑》(赵本夫)等14部作品入围。

2019-05-16
“青年眼中的亚洲多元文明”——桑加:展示不丹文化 体验亚洲文明多样性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大会分论坛配套活动的“青年眼中的亚洲多元文明”摄影作品展将在其间举行。展览精心选取了亚洲青年拍摄的亚洲各国照片,直观体现亚洲文明多样性,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情怀等角度表达青年人对亚洲文明的感悟。

2019-05-15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工作于2019年3月15日启动,2019年4月30日结束。经审核,初步认定共有234部作品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所规定的参评条件。

2019-05-15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断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

2019-05-15
刘慈欣科幻创作中的“惊奇感美学”:铁笼、破壁与希望的维度

关于“何谓科幻”的讨论似乎总绕不开C·P·斯诺所说的“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分立。而刘慈欣的出现则让这些讨论变得更加复杂了。一方面,无论是在其作品还是在各类随笔访谈中,刘慈欣总是旗帜鲜明地站在“科学理性”的立场上,对“人性”或“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提出挑战。

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