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一带一路’艺旅绽放”系列报道,邀请嘉宾讲述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文化、艺术、旅游交流合作的动人故事,首期内容刊载了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的汉学访谈《经典译介打开“中国之窗”》。
文章由“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项目组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博士研究生王立倩采访撰写。
经典译介打开“中国之窗”
阿齐兹(埃及)
在我初次翻阅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时,他精妙、深沉而质朴的文字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令我如痴如醉。我毫不犹豫地将其译为阿拉伯语,让更多的阿拉伯读者也能领略中国文学的魅力。
《茶馆》阿拉伯语版
之后我又看了他的话剧《茶馆》。虽然全剧仅有三幕,但每一位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句台词都饱含深意,我对此深感钦佩,并决定将这部深刻的作品介绍给阿拉伯世界。
然而,《茶馆》三幕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涉及众多历史事件。由于阿拉伯读者对这段历史了解有限,对话剧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到陌生,翻译《茶馆》的首要任务,是让阿拉伯读者对这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有足够认知。
为此,我撰写了长达150页的前言。这份前言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它甚至比《茶馆》整个译本还要多出几十页。我详细分析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犹如一部关于中国那50年历史的“微缩字典”,帮助阿拉伯读者快速了解《茶馆》中的人物和历史背景。
在出版时,我坚持将这部分内容放在全剧之前,以便读者能先进入历史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茶馆》。我的译作首先在科威特出版,引起轰动。随后,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也看中了这部作品并出版。最后,《茶馆》在黎巴嫩也出版了。
一部中国话剧能同时在三个阿拉伯国家广受好评,这显示了作品的魅力。2009年,我翻译的《茶馆》在埃及获得了全国翻译奖。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证明我已成功地将老舍先生的这部经典之作带向了阿拉伯世界。
埃及和中国同为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两国人民心意相通,情感交融。《茶馆》这部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一如千百年前经由海陆两条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中国茶叶一样,再次突破语言障碍和地域阻隔,让埃及人民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中阿文明交流篇章上增添了一抹亮色。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埃及积极响应,不断加深与中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在我看来,文学作品正是“一带一路”上文明对话的基础,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的努力、成就和精神,对埃中两国人民民心相通十分重要。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