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德·卡里莫夫(Rashad S. Karimov),阿塞拜疆共和国人,阿塞拜疆著名汉学家、前总统战略研究中心亚洲国家内外政策首席顾问、历届汉语桥阿塞拜疆赛区评委、现任巴库海上贸易港口首席顾问,曾创办阿塞拜疆-中国合作联合会并担任主席。1996—2000年在北京语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1—2004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获硕士学位,2017年被授予北京语言大学荣誉教授。
结缘中国,结缘北语
拉沙德·卡里莫夫是土生土长的阿塞拜疆人。199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阿塞拜疆人眼中的最高学府——巴库国立大学就读中文系,中文系在这年只招收了6个学生,他很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一年后,作为6人中唯一获得中国政府资助的学生,他来到了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自此与中国结缘。
拉沙德深知来到中国留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几年的学习中,他从来没有缺勤过任何一节课。在课下,除了学习他也不考虑其他事情,这段求学经历后来成为他最怀念的时光。“我们留学生都有生活补助,吃的用的也很便宜。特别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性价比很高的校园设施和服务,这一点我到现在还很难忘记。”直到现在,每次去北京出差,他总会回到母校坐一坐,见见老师和同学。
拉沙德说:“我与中国很有缘分,我曾经在这个国家学习、生活、工作了15年。是中国培养了我,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在中国这些年的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我。”
参加工作,为外交事业作贡献
在北语本科毕业后,拉沙德继续留在中国深造,先后拿到了北语的硕士学位和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的博士学位。毕业后,拉沙德曾留在中国参与阿塞拜疆驻华使馆的工作,2009年作为使馆工作人员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回国后,凭着在中国所学,他活跃于阿塞拜疆外交领域,曾担任阿塞拜疆总统战略研究中心的首席顾问。
2016年10月,拉沙德参加香山论坛
阿塞拜疆的官方语言是阿塞拜疆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而两种语言的学习者一直苦于没有一本权威的双语词典。时至2017年,由拉沙德编撰的《汉语阿塞拜疆语词典》由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工具书填补了中阿语言交流方面的空白,为学习中文的阿塞拜疆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回忆起编撰这本词典的初衷,拉沙德说,“当时我来中国的时候,几乎没有语言基础,所以学习的时候经常用一些别的国家的语言的一些词典,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北语学习的几年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我意识到了中阿语言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我决定下来编写这本词典。”编写词典的过程非常耗费精力,但时光不负有心人,他编写的《汉语阿塞拜疆语词典》成为国内外首部“汉语—阿塞拜疆语”词典,并已列入“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活到老,学到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阿塞拜疆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深入。而作为阿塞拜疆的“中国专家”,拉沙德也一次又一次证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拉沙德的《阿塞拜疆发展之路》中文版首发式在京举行
2018年9月19日,拉沙德作为阿方参会代表在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国际港航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
拉沙德非常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重视阿塞拜疆和中国的传统友谊,多次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并编写《阿塞拜疆人眼中的中国》,翻译《伊力哈姆·阿利耶夫2003-2013演讲集》等, 为中阿两国的友好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5年11月,拉沙德在北京接受国家级教育对外交流项目“百名高级汉语人才重返中国”授予的高级汉语人才称号,这一称号只颁发给通过选拔的、曾在中国学习或培训过的国外高级专家,鼓励他们在汉语言文化交流传播上做出更多贡献。
拉沙德这样评价他从事的工作:“我从事的工作和我所学的专业有直接的关系。俗话说得好:‘学而不厌’,所以我越学越觉得需要学更多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嘛!”从1996年直至现在,沙拉德没有辜负母校北京语言大学的期盼,为中阿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搭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他说,“将来不会只有一个拉沙德,希望中国这片土壤能孕育出更多的人才,让他们的‘中国梦’生根发芽。”
推荐阅读: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