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出《红与黑》《巴马修道院》《黑郁金香》《都德小说选》等60多种法国文学名著
资深翻译家郝运先生于2019年6月10日下午在仁济医院西院逝世,享年94岁。郝运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不过是个“翻译匠”,对“翻译家”头衔实在不敢当,而他心中的唯一愿望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翻译。
郝运原名郝连栋,法国文学翻译家。1925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河北省大成县(现为天津市静海区)。他的青少年时代在国难当头、战乱频发中度过,先后在南京、重庆、昆明求学。1946年毕业于昆明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1947年任职于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月刊》。
新中国成立后,郝运分别在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任编辑,1958年春因肺病复发,向出版社提请辞职获准,病愈后专职从事法国文学翻译,翻译生涯达70年。他译出《红与黑》《巴马修道院》《黑郁金香》《都德小说选》及合译《三个火枪手》《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等60多种法国文学名著。郝运2002年获“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5年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2015年度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郝运一辈子与翻译打交道,与文字为伍。他认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个性,翻译也该如此,关键是要深入到原著者的内心,跟着他们塑造的人物不断转变自身角色,就像演员一上台就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戏中的人物角色性格,导演则要把握整部戏各人物的性格。郝运说过:“翻译好一部书,译者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将自己的情感、个性‘移植’,尽可能不走样、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郝运心中的理想翻译家,能够体悟作家原著的艺术特点,用力气在翻译过程中将它反映出来。文学技法没有一定之规,文学名家总是各显其能、各尽其妙,翻译家要善于体悟其妙,进行再创作。同时郝运也指出,文学翻译要做好,就似“探骊得珠”,是很难的,“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翻译工作者必定要自我加压,要为读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2018年底,上海市文联主持的“海上谈艺录”丛书之《深潜译海探骊珠·郝运》出版。在接受该书作者管志华采访时,郝运寄语希望从事翻译行当的后起之秀能静得下心,“不求大红大紫,但求温和清静,既不抱怨,也不摆功,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乏功。人生难得是心安,心安人才静”。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