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怡君(以下简称“郑”):中国现代电影中,您认为有代表性的城市电影有哪些?
柏右铭(以下简称“柏”):谈到中国的城市电影,我想到的第一部就是《老炮儿》。《老炮儿》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有代表性的,不仅展现出老北京的城市面貌,更表现出了一种对历史的尊敬。
在电影的结尾处,双方火并的地点选在了一个冰湖上。这片湖对于老一辈北京人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方,这些细节让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郑:在对于城市空间的描写上,中国电影是否有共性?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柏:中国电影明显和政治有关,城市电影不只描绘城市空间,还要结合历史理解城市背景。无论是《龙须沟》还是《老炮儿》,都涉及到了跟城市规划相关的内容,比如拆迁。此外,和洗澡有关的公共浴室、澡堂子,这些城市空间作为一个功能性空间存在,注重社区和社群对于环境的态度,并且强调了他们的态度跟政策之间的差异。
郑:与其他国家电影相比,中国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柏:中国电影在类型方面很有特点,比如功夫片,武侠片,以及少数民族影片,这些类型片国外原本是没有的。现在,武侠片在国际上越来越火爆,越来越受欢迎,国外也有导演和艺术家开始拍摄武侠片,但是武侠片的中国独特性是不可否认的。
此外,还有主旋律电影也很有特点。在中国,影片制作方向非常明确,影响力很大。
郑:在您的《反证历史》一书中,论述了二十世纪的中国电影与文学特点,与那时相比,现在的电影主题是否有了本质性的变化?
柏:现在中国电影被“小时代化”了。
以前的演员大多在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受过训练。话剧圈跟电影界联系非常密切。拍电影不一定是看明星是否大牌,而是要选那些互相理解,有共同艺术理想的人合作。演员本身注重提高专业素养,整个艺术环境都注重有专业素养的演员。
中国21世纪电影的特点,越发 “小时代化”和商业化,越来越偏向于国外大片的方向,注重于特效,特别是数码特效。受电视连续剧的影响,电影越来越像Reality TV。
《老炮儿》却是相反的一个例子,要理解这部电影的幽默,不是看字面意思,而是要根据整部电影的态度来理解。这跟话剧息息相关,话剧需要有相当复杂的剧本,现在的电影剧本却越来越简单。以前中国也有大片,现在缺少一些能够突破以前条条框框的作品。现在的影片,不是商业化大片就是娱乐小品,这些只能算作是文化消费品,缺少真正的艺术品。
我对当下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态度并不乐观。以前,还有一些比较勇敢的导演,如贾樟柯,不考虑票房以及观众是否买账,专心追求电影艺术。现在的电影越来越“稳定”了,导演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安全、不冒险的题材,不再拍摄观众可能不喜欢的电影。换句话说,电影的探索性、实验性少了,甚至现在没有人希望把自己的电影描述成“探索性、实验性”。
郑:您的中文非常棒。作为一个中国通,您希望将怎样的中国电影介绍给您的学生或是其他国家的观众?
柏:我学习中文的初衷,是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神秘、非常有异国情调的国家。现在,我觉得中国和中国文化当然有它的独特性,但是中国人并不是外星人,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其他国家差不多一样。像《老炮儿》这部电影,代沟、现代化、现代经济差异什么的,各个国家都有。我会选择一些很现实、很当下的那些电影介绍给美国学生。
郑:您认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如何?
柏:中国电影到了危机的时候,如果太商业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好莱坞,那时,观众还不如看好莱坞。报考导演系的人,最大的目的可能是赚钱或是出名,而不是做一个好的导演。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少之又少,而且大多都在电视台工作,缺少拍好电影的抱负。他们可能也有拍电影的欲望,但是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现在中国缺少深入探讨社会问题的电影,中国影视界需要警觉了。
(本文为研修嘉宾专访系列的第二十七篇)
采访/整理:郑怡君(中国传媒大学)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