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39人 动态:7条 标签: 保加利亚语
简介:本小组以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化为研究主体,进行历史、文学、民间风俗、对外传播等各相关方面的专题研究,对明清时期的作品和研究著...
《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第一畅销书,其简体字本自2006年首次出版以来,印量已经突破180万。许多人对于《论语》的全面认识自《论语译注》始,而对于这部经典的作者的一生却少有人知。
杨伯峻,和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一生经历了国家危亡的求索、特殊年代的动荡,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深厚扎实的功底,在古汉语语法、古籍整理方面成绩卓著,撰写了《论语译注》《春秋左传注》《文言语法》等经典。
杨伯峻去世后,素未谋面的苏黎世大学汉学院教授高思曼,为这位远在东方的同道发来唁电:“在我们这里,每一个汉学系的大学生都知道他的名字,大家心中对他充满了敬佩与感激之情。”
千百年来注解或以其他各种形式解释《论语》的著作,不计其数,何以对杨伯峻的工作普遍给以如此高度的好评,这决不是偶然的。显然,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同时代的同类工作中是出类拔萃的,是富于开拓性的。
杨伯峻到了中华书局后,开始搞《春秋左传注》。由于他早年批校过近人吴士鉴的《晋书斠注》,对《晋书》下过一番功夫。后来中华书局在整理校点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时,他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伯峻在当时的主要工作还是搞《春秋左传注》,他对这部著作用力最勤,也是他晚年所取得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成果。他曾经自比于晋人杜预,也是有“左传癖”的人。
《前言》4万字,对《春秋》及其和孔子、三传的关系,《左传》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在西汉的流传,《左传》所反映的春秋时期社会变革和由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过渡等学术界和读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考证和论述。
《春秋左传注》在撰著的过程中,杨伯峻除了充分占有文献资料以外,还把甲骨金文等考古资料作为重要的资料加以利用,这尤其是本书整理工作的一大特色。
《春秋左传注》出版后,杨伯峻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他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加以修订,1990年5月修订再版,1992年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
他在大学时代通过搞《列子集释》,开始找到了治学的门径和方法,稍后搞《中国文法语文通解》,以及后来搞《文言语法》等古汉语文法和虚词,都是为了便于去“探求原著本意”,并帮助读者也能够这样去做。
杨伯峻虽然离开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亲切的谈吐,谦逊的学者风度,勤奋的治学精神,正直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贡献将记载在中国古文献学的历史上。
《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第一畅销书,其简体字本自2006年首次出版以来,印量已经突破180万。许多人对于《论语》的全面认识自《论语译注》始,而对于这部经典的作者的一生却少有人知。
杨伯峻,和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一生经历了国家危亡的求索、特殊年代的动荡,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深厚扎实的功底,在古汉语语法、古籍整理方面成绩卓著,撰写了《论语译注》《春秋左传注》《文言语法》等经典。
杨伯峻去世后,素未谋面的苏黎世大学汉学院教授高思曼,为这位远在东方的同道发来唁电:“在我们这里,每一个汉学系的大学生都知道他的名字,大家心中对他充满了敬佩与感激之情。”
千百年来注解或以其他各种形式解释《论语》的著作,不计其数,何以对杨伯峻的工作普遍给以如此高度的好评,这决不是偶然的。显然,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同时代的同类工作中是出类拔萃的,是富于开拓性的。
杨伯峻到了中华书局后,开始搞《春秋左传注》。由于他早年批校过近人吴士鉴的《晋书斠注》,对《晋书》下过一番功夫。后来中华书局在整理校点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时,他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伯峻在当时的主要工作还是搞《春秋左传注》,他对这部著作用力最勤,也是他晚年所取得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成果。他曾经自比于晋人杜预,也是有“左传癖”的人。
《前言》4万字,对《春秋》及其和孔子、三传的关系,《左传》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在西汉的流传,《左传》所反映的春秋时期社会变革和由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过渡等学术界和读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考证和论述。
《春秋左传注》在撰著的过程中,杨伯峻除了充分占有文献资料以外,还把甲骨金文等考古资料作为重要的资料加以利用,这尤其是本书整理工作的一大特色。
《春秋左传注》出版后,杨伯峻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他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加以修订,1990年5月修订再版,1992年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
他在大学时代通过搞《列子集释》,开始找到了治学的门径和方法,稍后搞《中国文法语文通解》,以及后来搞《文言语法》等古汉语文法和虚词,都是为了便于去“探求原著本意”,并帮助读者也能够这样去做。
杨伯峻虽然离开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亲切的谈吐,谦逊的学者风度,勤奋的治学精神,正直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贡献将记载在中国古文献学的历史上。